新学期第一天,城中某名牌小学五年级学生郝洁(化名)领到了新课本。回家后,郝洁熟练地将英语课本里夹带的一盒磁带塞进了书桌最底层的抽屉。“一本书10多块,一盒磁带和书一样贵,但从来没有派上过用场。”郝洁的妈妈拉开女儿的抽屉,10多盒还没有拆封过塑料封皮的磁带整齐地码在角落里。
郝洁的尴尬绝非个案。在南京各大中小学陆续推出电子化教学之后,磁带这样的“古董”早已成为鸡肋……
现状
磁带早已成为“鸡肋”
“虽然每一年的英语教材都有不同程度的微调,但是磁带却从未缺席。”昨天中午,拉萨路小学门外,一名高年级学生的家长向记者证实说,“学校按规定把材料一发了事,苦的是我们家长。现在这个年代,到哪里还能找到专门播放磁带的设备?”
秣陵路小学外的一家学生用品店老板指着货架上的英语学习机,“一张银行卡大小的卡片插入,就能自动播放,图文并茂。没有听过现在还用磁带听英语的。”
记者走访了多家中小学,学生和家长普遍表示:伴随教材发到手中的磁带,大多只有上课的时候,通过老师带进课堂的录音机听上一遍。
南京外国语学校、力学小学等名校更是在多年前率先推出电子化教学。“学生完全可以通过U盘拷贝老师的PPT软件,或在班级QQ群的共享里下载有关听力的练习。这样既能保证资源的循环使用,也降低了教学成本。”南外一位老师介绍说,“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而言,磁带完全是鸡肋。”
记者在大众书局、新华书店分别看到,几乎所有与英语听力相关的教辅书,都配有至少一盒磁带。但在两家书城的电子展柜里,记者却发现找不到原本很流行的复读机、录音机。售货小姐见记者执意要为书店里出售的大量磁带找一个“播放器”,只得推荐“去旧货市场看看吧”。
反应 是否多余说法不一
对于目前磁带在教学和市场上的尴尬处境,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陈景和深有感触。“自1979年进军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至今,磁带已走过30多年了,该被淘汰了。”
“虽然磁带的质量值得肯定,但科技发展如此迅速,这种做法既浪费,也不够环保。”陈景和告诉记者,南外的教材是自己制定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电脑,学生可以任意共享里面的内容。
此前的采访中,家长曾经担忧,如果摆脱了磁带,让孩子接触电脑或者网络,是否会埋下沉迷的种子。陈景和表示否定:“有先进的技术,就必须运用起来。有正确的引导,孩子是不可能轻易沉迷的。”
南京多位名校老师的看法和陈景和一致,但一些普通学校的老师却有不一样的态度。南京汉中门小学教导处的胡主任表示,该校学生对磁带的使用率还算比较高。“能在现有教学硬件上更进一步,将磁带换成光盘,作为学校肯定欢迎。”但让胡主任担忧的是,如果说学生反映“家里没有电脑”怎么办?
追踪
出版社正尝试创新
南京出版社负责编撰初中英语教辅书的吴编辑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早在四五年前,我们就曾经考虑停止随书附送磁带,尝试改用光盘。但考虑到受众的家庭条件参差不齐,苏北的一些学生很可能家里没有电脑。”
她表示,出版社关于磁带的变革不止一次。“在销售环节,如果同时投入光盘与磁带两种模式,任读者自选也不失为一个方法。但书店是否愿意、出版社是否能承担双重成本,都不得不考虑。”不过,据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透露,实际上磁带的制作成本要远高于光盘,上海早在多年前就做出了用光盘取代磁带的尝试。
“我们早在去年底就曾关注到电子化对传统书、磁带的冲击。”吴编辑表示,他们正酝酿明年春季推出新版教辅书,以光盘取代磁带。“暂时不会采用网络平台下载的模式,毕竟还涉及到版权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