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年底,股权投资以不到10%的资金占比贡献了20%以上的利润
■本报记者 冷翠华
相关数据显示,到今年7月底,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总额约达2.1万亿元的规模,其中包括1.34万亿元直接投资。另一个数据是,截至2016年年底,长期股权投资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不到10%,但是收益占比超过了20%。可见,股权投资对险资运用有较强的吸引力,股权投资资金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险资股权投资包括直接投资股权和间接投资股权,已成为险资运用的重要渠道和收入来源。股权投资是险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险资运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存在内控不规范等问题,存在风险隐患。10月10日,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第6号)》(征求意见稿),拟进一步细化和明确险资投资的内部控制指引。业内人士认为,该指引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股权投资行为,防止出现大的风险事件。
直接股权投资1.34万亿元
股权投资是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最佳方式之一。这一观点在险资投资界颇受认同。一方面,股权投资与险资属性相符,另一方面,股权投资也是当前险资配置的需要。
险企股权投资包括直接投资股权和间接投资股权。其中,直接投资股权,是指保险公司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企业股权的行为;间接投资股权,是指保险公司投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的行为。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国力表示,股权投资与保险资金性质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险资平均久期较长,资金稳定性好,这与权益类资产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不谋而合。在资产配置合理、风险控制得当的情况下,适当开展股权投资,有利于解决保险资金运用期限错配问题,也有利于提升保险资金整体投资收益水平。这也是险资拓宽投资领域、适应外部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据他介绍,目前险资的直接股权投资以金融类企业股权为主,间接股权投资包括主动管理的股权投资计划、市场化的第三方私募基金,以及保险私募基金三种形式。
在近期召开的保险资金私募股权投资研讨会上,保监会资金运用部副主任贾飙透露,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直接投资规模达1.34万亿元,PE基金(私募股权投资)5031亿元,股权投资计划2692亿元。以此计算,目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总额约为2.1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保险系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已有10家,设立了12只私募基金,规模近600亿元,成为保险资金配置的新兴渠道和方式。
至少需关注五大风险点
至今,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尚未出现大的风险事件,但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部分保险机构存在“短钱长配”的现象,有些公司投资盲目、冲动的现象较为明显。为此,在此前已经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的基础上,保监会拟进一步细化险资股权投资的内控指引,并明确了至少需要关注五大风险点。
这五大风险分别是:市场风险,投资范围、交易结构及投资标的合规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
陈国力指出,险企股权投资的人才储备、投资理念、投资经验与其他市场投资机构仍然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股权投资交易和退出程序复杂,除常规的金融投资风险外,还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存在利益输送的动机和空间。
与这一问题相对应,《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提出,保险机构开展股权投资,应建立针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正当利益输送行为的反舞弊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程序。
陈国力还指出,股权投资收益具有明显的“J曲线效应”。在初始投资期通常无法立刻产生回报,随着被投资企业运作成熟或者基金投资项目退出,才开始逐步产生收益,这种收益特征与保险资金传统的稳定收益需求存在距离。此外,股权投资还有投资退出难、投资失败损失率高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私募股权投资热潮,各类主体和机构扎堆进行私募投资,导致5-7年以后成为集中退出期,在资本市场退出渠道不畅的环境下,资金回收压力会非常大。”他指出。
与此相对应,上述《内控指引》拟加强险资投后管理工作。例如,对股权投资的后续管理方案提出了四点详细要求,其中,包括跟踪项目投后表现、监控项目投后风险,依据监管要求对投资项目开展资产风险分级,揭示保险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业内人士表示,指引中的部分要求目前险企内部已经在做,但保监会明确发布指引后,其操作将更加规范、细致,有利于促进险资股权投资规范化,防止出现大的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