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大家都想上,名校办分校本可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但是一张口都是按民办收费,让家长直喊吃不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南京几大名校所办的分校中,大多数都是占用公有资源,却按民办收费的“假民校”。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
[家长心声]
名校分校怎么成民办了 “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名校一办分校,就成了民办的了?”南航附中的初三家长陈先生一提到即将面临的中考填志愿,就气不打一处来。
陈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在学校成绩不错,但是让他冲金陵中学、一中等名校,还是觉得有点悬。于是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和金中河西分校两所名校分校便成了重点考虑对象。不过,提到学费,陈先生感到十分不满:“我们这个成绩,报五中、三中把握也很大,每学期只要800多元,但是这两个分校学费太高了,一个学期就要7000多,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都得花掉近两万,比上大学还贵啊!”
今年小升初的学生家长黄女士也表示:“我记得我们上学时,金陵中学、南师附中这些学校,初中不都是公办的吗。怎么现在都成民办的了?”她说,不仅是名校分校,现在南京市最好的一批初中,比如玄外、郑和外校、育英外校等,基本都是民办的。“既然不鼓励大家择校,为什么还搞这么多民办学校,而且还是最好的?”黄女士说,应该让包括名校分校在内的民办校都转成公办,实行就近入学,才能杜绝小升初择校风。
[记者调查]
三大名校分校是假民办
据了解,目前南京市四大名校都有自己的民办分校,收费也都在每学期7000元左右。不过,业内人士透露,严格意义上讲,其中三所实际上都是“假民办”。
业内人士指出,真正意义的民办学校,应该由纯民间资本投资建成,并且校舍、财务、管理等方面独立。但是四所名校分校中,有三所都不符合这一要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用地是河西新城区建设指挥部提供的,而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地皮则是江宁开发区提供的,都是国家的公有资源,两所学校贷款又都是以公办本部的名义进行的。可以说,本部和分部有着分不开的联系。相对来说,南外仙林分校的民办成分多一些,该校属于股份制学校,有一些私营资金注入,但是南外本部也有股份在内,所以还是公私不分。另外,南京树人国际学校作为南师附中的民办初中,其用地也是原来南师附中的地皮。
“建个新校区要花大量的资金,每年光还银行利息就是上千万。这么多钱,分校拿不出来,校本部作为贷款担保人,就会被追款,搞不好教育局还要往里面垫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
“这些学校游离于公办和民办之间,表面上看是民办学校,实际上却是利用国家资源办学,其实质还是公办学校,但收费却是按照民办学校的标准执行。”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假民办”就是不规范办学的典型。此外,这些民办学校除师资外,都涉及利用原来名校名称的问题。而名校名称,从市场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是多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源积累下来的结晶,也属于公共资源,并且是稀缺资源。
记者了解到,四大名校分校中,南京一中的民办分校———南京实验学校,应该算是比较规范的民办学校。该校由长恒公司独资投入,其用地也是该公司将原来的西郊宾馆买下改成教育用地,并未占用国家的教育资源。
[追根溯源]
南京曾经整顿过假民办
据了解,名校办民办初中,曾在南京盛极一时。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教育部的一个规定:创国家级示范高中必须要求是独立高中。这样一来,中学纷纷进行初高中分离,丢下来的初中便改成民办校。事实上,和原来学校的体制、管理等没什么变化,但可以堂而皇之地收取高额学费了。
南京市教育局从2005年起,开始对不符合“三独立”要求的民办初中进行清理规范,一部分还原为公办初中,一部分直接停办。经过3年的调整和规范,该市有15所民办初中恢复为公办初中,包括中华中学举办的“民办中华中学”、二十九中举办的“民办致远中学”等。
业内人士透露,其实除了依托重点中学办的民办初中,一些独立的民办校,如玄外、郑和外校,开始实际上也是“假民校”,因为它们占用的校区是公有资源,大多都有政府背景。不过经过整顿,现在开始正规化,其校区使用变成租赁的形式,每年要向政府交80万元左右的租金。
但是整顿后的教育市场并不是一潭清水。业内人士透露,这三所名校分校一直没有动,但是它们的“假民办”性质和以前被整顿的学校相差不大。
[暴露问题]
被公办、民办学校视为“公敌”
名校办民校的现象,同时遭到了教育界公办和纯民办两派势力的敌视。
“我们一个年级就招五六个班,他们一口气就招20多个班,对我们公办学校生源是一种挤压。而且作为民办学校,他们在小升初时可以择优,保证了生源优势,而生源关乎学校的生命线,这对于我们公办校来说同样是种威胁。”某公办学校校长说,这些名校分校借着本部的名气扶摇而上,还收那么高的费用,对公办校也是一种不公。
纯民办学校对名校分校先天的优越感也有看法。“这些有政府和名校背景的民校,处处都享受扶持。还没有评上星级,中考时就放在三四星级的梯队中招生。用地、校舍都不用自己掏钱,而我们这种纯粹民间投资都要自己埋单。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竞争。”
教育界人士还表示出担忧:以后河西、江宁等新区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激增,如果这些名校分校还是民办性质,就不能就近入学,政府再建一个公办学校,就是浪费资源、重复投资。如果让这些名校分校拿出一定名额来搞就近入学,则又变成“校中校”、“一校两制”,滋生出另一种不规范行为。
[委员看法]
假民办是历史阶段产物
名校办民校的现象也引起了两会委员的关注。他们认为那种完全脱胎于公办学校的“假民校”,一边享受着国家优质资源,一边又在接收家长高额的赞助费,导致了办学中的不公平竞争,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
政协委员郭彬认为,一方面,名校办民校的确有利于放大优质资源。但另一方面,它们含有公办的成分却又按民办收费,就有借“民办”抬高收费标准的嫌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对于独立设置的纯民办学校来说也存在不公,两者不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政协委员潘春雷认为,名校办民校的现象可以用“不对”两个字来作出基本判断,但是对这一现象应有包容的心态,不应一味指责。按道理,所有的教育都应是公益事业,但这建立在政府有足够投入的基础上。而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政府财力不足以满足教育发展之需,就需要一定的办法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比如用公助民办、公有民办的形式办学,给这些学校一个特殊政策,用较高的收费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同时解决了老百姓择校之需和政府的负担过重。这是历史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产物,也是过渡阶段,这一现象最终将会扭转。
[部门说法]
不符合条件的学校要整改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各地开展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十几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地方通过改制,提高收费标准,减少了政府投入,存在政府“甩包袱”现象;有的地方把优质资源集中到改制学校,拉大学校间差距;有的地方搞“校中校”“校中班”“一校两制”,向群众多收费、乱收费。这些问题违背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原则。目前江苏已叫停公办中小学体制改革探索,并对全省改制学校以及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中小学进行清理,以达到独立法人、独立校舍校园、独立实行经费核算和人事管理、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等“四独立”的办学标准。凡不符合条件的学校将督促整改。(王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