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休闲 » 收藏品鉴 >> 正文

收藏品鉴

Smartify:让艺术知识随手可及
江苏消费网 (2017-11-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阅读:

  

 

  Smartify让观众轻松获取艺术知识

  □□子萱

  当你在博物馆前欣赏一幅世界名画时,是否会因为不了解其创作背后的故事,感觉艺术创作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烦恼?一款APP的出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日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手机应用Smartify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举行了发布仪式。通过这款APP,观众也可以像专业艺评人一样,通晓作品背后的故事。

  “识图+数据库”的综合平台

  Smartify由4名热爱艺术的英国人开发,成员之一Thanos Kokkiniotis将其形容为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和歌曲识别软件Shazam的结合,只不过Smartify专注的是视觉艺术领域而非音乐。Smartify与能根据取样片段识别歌曲、电影、广告和电视节目的APP Shazam相似,可以帮助人们辨认艺术品;同时和提供音乐流媒体服务的Spotify一样,人们可以对自喜欢的艺术品进行收藏。

  装载Smartify的用户可以在美术馆中轻松使用镜头扫描眼前作品,并即刻在屏幕上获得与之相关的文字资料和趣味故事。这项技术本身并不新鲜,不少艺术展馆也推出自己的APP来帮助参观者了解展品,但Smartify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可以跨展馆使用。

  截至目前,共有30多家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和博物馆加入了Smartify,其中包括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国家肖像博物馆和俄罗斯普希金国家美术博物馆等。这些展馆中所有收录进数据库的作品,均能在APP中查询。据了解,Smartify目前正在与维基媒体基金会积极合作,试图通过访问和解析维基百科图像资料,强化与应用相关的多语言传达服务。

  Smartify的团队认为,艺术品和文物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故事可以加深观众对它们的理解,而他们创造的APP有别于传统的语音导览和目录,从实用性上来说更像是定制的艺术指南。

  打破艺术展厅的欣赏局限

  如今不少艺术展馆都已对大多数藏品进行了数字化处理,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Smartify扩充其数据库并对不同艺术品进行识别。而对于艺术展馆而言,这款APP则方便他们了解参观者的背景以及他们所感兴趣的艺术品,这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布展以及展览宣传。但Thanos Kokkiniotis表示,他们并不想让这款APP发展为对实地展览游览或博物馆线上图片库的一个补充。

  在为观众提供的信息中,除去关于一件艺术品的背景信息之外,Smartify加入了一些艺术评论以及对艺术家的访谈;在这些介绍的下方,用户还可以收到相似艺术品的推荐,或由同一艺术家创作的其他艺术品的推荐。Smartify开发者希望人们能像由一位热情且博学的朋友陪伴着观展一样,拥有沉浸式体验。

  除了提供即时可用的信息资源库,Smartify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在线打通各个场馆,用户可以自由建立收藏夹,标注他们喜欢的艺术作品。这些私人列表也可以通过链接与志同道合的全球用户共享。用户也可以通过设置来修改自身资料的公开权限,你的搜索数据并非一定要被强制分享。联合创始人Anna Lowe特别强调了Smartify对于隐私的重视,人们完全可以匿名登录应用程序,如果他们不想让人知道自己都查了哪些作品,可以设置为不显示自己的记录。

  尽管许多博物馆都开发了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艺术品和展馆本身,但Smartify的优势是可以将人们带出展厅。由于Smartify识别技术的使用并不局限于艺术展馆内,只要是被收录进其数据库的艺术作品,即使是被印刷在明信片上,人们也照样可以了解它们的信息;因而随着其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人们未来对这款APP的使用,或许有很大一部分将发生在艺术展馆外。譬如,当你扫描一张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明信片,应用程序会以同样的方式显示信息,就像你站在卢浮宫前一样。

  对于观展体验这一点,也有人对 Smartify所能起到的作用表示质疑。有人认为,这与艺术馆“邀请人们来现场观看原创作品”的宗旨背道而驰。也有人认为,美术馆和博物馆应当是一片无需电子应用的艺术欣赏净土。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研究员凯文·沃克表示,大多数博物馆的参观者都希望拥有不插电的体验,在观展时人们应该做的是将视线从手机上移开,专注地看展,信任策展人员的设计,因为他们是设计(观展)体验的专家,“参观者在遇到问题时更应该从馆长或博物馆的官方说明或资料中寻找答案”。

编辑:白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