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做生意都有风险,如果提前知道风险在哪,对于商家来说,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更好开展销售工作,同时规避不必要的损失和经营风险;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买车和用车也能更安全放心。近日,本网综合多方信息,并参照2018-2019年相关经销商的投诉情况,发现以下三个方面属于风险高发区,消费者和商家都要注意。
风险一:整车厂电摩资质真假难辨
据了解,新国标实施后,超标电动车全部划为摩托车范畴,企业必须具备电摩资质才能生产,而目前真正拥有电摩生产资质的品牌少之又少,大部分属于挂靠,而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些企业对外都宣称自己拥有了一级资质,对于经销商来说,根本无法辨别。
一旦资质出现问题,厂家面临停产关门,作为经销商,将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以及消费者的退货和三倍索赔,风险重重。作为消费者,虽然可以主张索赔,但因投诉举证和沟通等维权流程也费时费力。
风险二:共享电瓶经营押金不可控
共享电瓶是共享经济下的一个新生事物,甚至是未来一定时期的趋势。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共享电瓶企业都是带着圈钱的目的,而有不少目光短浅的商家趋之若鹜,造成风险很大。
虽然押金是用户的,但是平台运营方是否挪用,谁会知道?消费者和经销商都不可控。消费者不会因为有一组旧电池在手上就不去要押金!而押金一旦被卷走,经销商如何面对消费者,自己贴钱吗?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索赔?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
风险三:劣质锂电池引发安全隐患
早在2014年前后,电动车行业曾经引发轰轰烈烈的锂电车推广势头,但仅过两年就歇了,因为锂电池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层出不穷。虽然锂电车是发展趋势,但是一旦销售的是劣质锂电池,就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生命财产安全风险和隐患。
去年,某天津知名品牌被消费者索赔百万元,就因为使用了劣质锂电池发生爆炸造成车主死亡。而新国标出台后,锂电池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很多产自安徽、深圳的杂牌,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但对商家承诺“全新32650、循环寿命2000次、保用4-6年”,其质量到底如何,不得而知。
(电动车频道编辑值班电话:1820503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