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动车 » 质量曝光 >> 正文

质量曝光

2015年C-NCAP“变脸” 17款车型扎堆送碰
江苏消费网 (2015-05-0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图:2015年C-NCAP首批碰撞测试共有17款车型参加。

 

■本报记者 李方 文/摄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在天津发布的2015年度C-NCAP第一批17个车型评价结果,有很多安全信息值得特别关注。

本次参加测试的17个品牌车型,涉及9个自主品牌、7个合资品牌和1个进口品牌,包括5个A类车,3个B类车,9个SUV车型。除了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的智尚S30手动精英版SUV是三星级车外,其他均取得五星评价。

细分成绩表显示,该批评价车型,符合C-NCAP管理规则加分项的各项安全装备的配置率,达到了很高的比例。

所有参加碰撞试验车辆全部由C-NCAP管理中心从各车型专卖店直接购买。其中,8个车型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使用自己的专项资金;其他9个测试车型,属于相关企业自愿申请的碰撞(送碰)车型,由企业自己付费。

到目前为止,C-NCAP评价车型总数累计已达279款,其中按照2012年版C-NCAP管理规则进行评价的车型已达107款。

 

扎堆送碰

 

参加这次测试的车型数量,达到17个,其中送碰车型有9个,为C-NCAP实施以来所罕见。

 

事出有因

 

今年上半年,是C-NCAP(2012版)规则实施的最后阶段,《C-NCAP管理规则(2015年版)》将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近两年上市的许多新车型,均是以2012年版规则为目标进行设计开发的,众多企业希望能够通过2012版C-NCAP平台展示其产品安全水平。因此,此次发布结果的车型数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新版C-NCAP不但测试标准明显提升,而且一些程序规则也做了根本性调整。

有一点尤令自愿申请方难以接受,2015版对自愿申请送碰车型,不再任由申请厂家指定配置车型,改为由中汽中心自主选择车型,原则是该车型市场销量最大的车型。

以往自愿申请的送碰车型,由申请方自主指定车型后,C-NCAP再去市场购置。绝大多数申请方基本指定顶级配置车型作为测试车型。而配置项加分是4分,占比相当高。

自愿申请车型一旦获得高分评价,申请方往往将成绩不加明示沿用、覆盖到全车型,严重误导消费者。

2015年版C-NCAP规则要堵住这一漏洞的消息传出后,很多汽车品牌闻讯纷纷采取行动,试图在7月1日“2015年版”实施前,搭上最后一班车。

 

新旧有别

 

与2012年版规则相比,2015年版规则不仅对试验细节及鞭打试验评分进行了完善和加严,并且修改了星级划分标准,特别是5星的门槛分由52分提升至54分、4星的门槛分由44分提升至48分。由于驾驶员安全带提醒装置及儿童座椅ISOFIX固定装置已经成为法规标准配置,因此2015年版规则不再对这两项装置予以加分。新规则总分由62分变为61分,获得高星级评价的难度明显增加。

试验方法和评分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中汽中心提示说,由于按照不同版本进行的C-NCAP试验得出的评价结果没有直接可比性。因此,使用C-NCAP评价结果的各方应明确该结果是按照哪个版本、什么时间进行的评价试验和结果发布的,以避免错误使用C-NCAP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

 

新安全带

 

众所周知,安全带是救命带。但传统的三点式安全带,在碰撞发生时,并不能保证乘员不受伤害。

目前,欧美国家的一些车上出现了一种更为先进的安全带,带有预收紧装置和拉力限制器的安全带。

本次测试,除个别车型外,绝大部分车型后排座椅配置了安全带预张紧器和限力器。这一新增安全措施,值得称赞。

安全带预张紧器和限力器,价值何在?

我们知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安全带和人体之间有一定量的间隙,这个间隙的大小由安全带卷束力控制。但是,卷束力过大,会造成人体不舒适。在碰撞当中需要将这个间隙消除,减少人体胸部向前的位移量。

于是,安全带预张紧器应运而生。所谓预张紧器,顾名思义就是及时收紧安全带——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

安全带拉力限制器,作用也不可小觑。

事故发生后,安全带在预收紧装置的作用下,及时绷紧。在受力峰值一过,或人已能受到气囊的保护时,即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而使人肋骨受伤。

这个特殊任务,就由安全带拉力限制器完成。

审视这次测试细分表,凡加装了乘员保护效果非常有效的安全带预张紧器和限力器,鞭打试验成绩基本能拿满分。

 

后座缺陷

 

本次碰撞,五星璀璨。但星辉下的阴影,值得各方警惕。

今年1月9日,本报解析C-NCAP2014年度第四批碰撞成绩时,曾对家用汽车后排不安全现状,提出消费警示。

2015年度碰撞结果,家用车后排安全保护力度大幅提升,但头部、颈部保护依然不到位,不分五星三星,概莫能外。分析后排乘员头、颈部保护失分原因,或与主动式安全头枕配置缺失有一定关系。

本批车型,只有两款车型的后排座椅配置了反向主动式安全头枕。

主动式头枕安全保护价值,十分了得:当车发生后部碰撞时,主动式头枕会向前运动,以便缩小乘员头部和头枕之间的距离。由于肩部和头部之间的相对运动被制止,使颈椎受伤的概率及损害程度大大降低。

业内人士分析说,欧美日等国,家用车后排一般闲置,不像国内经常坐人。原始设计上的安全保护,淡化忽略。但中国国情与之不同,因此,希望各汽车品牌对后排区域的安全配置,予以高度重视。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