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金融 » 消费提醒 >> 正文

消费提醒

国庆假期,谨防各类电信网络诈骗
江苏消费网 (2024-09-30) 来源:江苏农行
阅读:

  国庆假期,不少消费者都有出行、休闲、亲朋团聚的打算。在对假期安排充满各种期待与欣喜的过程中,别忘了多一份防诈骗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财产损失。

  休闲度假过程中,消费者要警惕以下几类诈骗:

  一是谨慎对待各种来历不明或假冒银行名义发送的“授信额度”、“信用贷款”、“转贷降息”等信息。一些不法贷款中介通过群发方式向消费者发送贷款营销信息,包括利用房产抵押、汽车抵押、身份证抵押等方式进行贷款,通过“不看征信、利息低、额度高、当天放款、抵押即可放款”等话术进行诱导,利用非法手段提供网络贷款服务或贷款中介服务,需要消费者仔细甄别。

  二是谨慎对待通过鲜花店、蛋糕店等进行大额消费的现金套现行为。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或者拉拢本地人员联系商户,利用商户想做生意的心理,提出将资金打入商户经营者的银行卡账户内,然后再以定制鲜花、定制蛋糕、定制特定礼品等方式进行套现,商户极易成为诈骗分子的“洗钱帮凶”,造成账户被冻结、甚至涉案资金被划扣的重大损失。

  三是谨慎对待冒充某知名平台客服人员的陌生电话。诈骗分子自称某知名平台、银行、保险工作人员,以关闭或取消“会员服务”、“百万保障”、“平台使用年费”、“平台直播带货权限”等自动扣费事项为由,声称“如不取消后续每个月或每年都会从账户中扣除相应费用”,诱导消费者下载陌生APP、共享视频,向陌生账户转账,实施金融诈骗。

  四是谨慎对待来历不明的陌生快递。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的个人信息,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侥幸心理,诱导消费者扫描快递里的二维码,加入骗子所开设的聊天群、退款群、投资群、刷单群等,按照事先拟定的话术,引诱消费者领取红包、下载软件、充值垫付、转账汇款,一步一步陷入圈套,翻新各种花样实施金融诈骗。

  五是谨慎对待涉及资金转账之类的视频语音通话。不法分子通过盗取他人微信号、安装非官方软件、编辑电话录音、剪辑人像等手段,实施转发微信语音、声音合成、AI换脸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冒充子女、亲戚、朋友要求借钱、转账、汇款等实施诈骗。

  六是谨慎对待来历不明的退税链接或短信。诈骗分子冒充国家税务机关向群众发送退税短信或退税链接,假称提供“专业退税”、“帮您多退税”、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个人负担”等为理由,诱导需申报退税人员,提供个人所得税账号、密码及银行卡号,并缴纳高额费用;冒充“税务稽查人员”,告知你被列入税务稽查名单,通过聊天软件、发送假通知、假资料等方式,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进而要求转账至指定账户,以此达到诈骗财物的目的。

  农业银行提醒广大消费者:

  1.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陌生人申请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者通过视频软件进行手机屏幕共享时,要谨慎判断对方身份,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2.注重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个人所得税账户、密码等信息轻易透露给他人。

  3.办理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业务需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官方“个人所得税”APP,并且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提示进行操作。不要相信所谓的“人工退税”、“税务稽查名单”,有疑虑的,可以向当地税务部门咨询或举报。

  5.要做到“六不”和“三问”:

  六不: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三问:遇到情况,主动问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祝愿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假期!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